一、流行性感冒
(一)临床表现
1.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,有高热,体温可达39-40°C伴畏寒,一般持续2-3天。
2.全身中毒症状重,如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全身酸痛。
3.常有咽痛,咳嗽、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。
4.少数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腹痛等表现。
(二)预防措施
1.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,必要时进行消毒。
2.使用流水勤洗手。
3.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。
4.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
二、流行性腮腺炎
(一)临床表现
1.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,有发热可达39°C以上,伴畏寒,咽痛、头痛、肌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2.数小时后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边缘不清。
3.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,触之坚韧有弹性,轻微触痛,张口、咀嚼时疼痛加剧。
4.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-4天累及对侧,腮腺肿胀3-5天到达高峰,7-10天逐渐消退,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累及。
(二)预防措施
1.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室内多通风。
2.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避免过度疲劳。
3.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;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,以免传染给他人。
4.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。
三、手足口病
(一)临床表现
1.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,发热,可伴咳嗽、流涕,口痛、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
2.手、足、臀部出现斑丘疹,后转为疱疹。
3.皮疹数少则几个、多则几十个,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消退后不留痕迹。
4.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,多在一周内痊愈,愈后良好。
(二)预防措施
1.在流行季节和地区,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,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、流通。
2.关注孩子体温变化,时常查看口腔、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,如果出现疑似症状,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。
四、水痘
(一)临床表现
1.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等症状,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,皮损呈现细小的红色斑丘疹。
2.皮疹先发于头皮、躯干受压部分,呈向心性分布,即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3.口腔、咽部、眼结膜、外阴、肛门等黏膜异常受侵。
4.在1-6日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出现,脱痂后不留瘢痕。
5.水疱期痛痒明显,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痕凹痕。
6.水痘通常比较温和,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,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。
(二)预防措施
1.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、出疹等不适症状时,应考虑去医院就诊,就诊时请佩戴口罩。如确诊为水痘,应居家隔离治疗,防止传染他人
2.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。